2020/7/14 11:02:41 浏览:20948次
孕妈突发急产征兆,
来院途中生产,
宝宝诊断为
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(PPHN)。
市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
联合抢救14天。
“急产宝宝已经出生,情况不太好。”6月17日7:00,新生儿科总住院彭长城接到产科的紧急电话通知。
6:40,39岁的谭女士突发急产征兆,宝宝迫不及待就要出来。
接到求助电话的产科医生任思、护士周莉、助产士荣婷、姜思源、林梦芝迅速赶至现场,7:00,宝宝出生。
然而,出生后的宝宝呼吸微弱、皮肤苍白,四肢出现发绀症状。
7:05,助产士紧急护送宝宝赶至新生儿科,值班医师彭长城、罗利飞评估病情,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及球囊正压通气、扩容、高氧高通气等抢救措施。
7:18,新生儿科教授曾芸莉、副教授张超、陈艳、护士长徐路赶到,会诊讨论后得出的结论不容乐观,宝宝右上肢和右下肢经皮氧饱和度有明显差异,出现差异性紫绀,诊断为胎粪吸入综合征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(PPHN)。
“高频震荡通气;准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(PS),PS气管内给药;扩容,汇报医务部、紧急联系超声科、影像中心,开辟绿色通道床旁检查”。
一时间,涉及7个学科(含护理)的10多位专家火速到位。
会诊结论,诊断与新生儿科团队此前的诊断一致,并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面对这种新生儿极危重症,专家团队紧急应对。
经权衡、观察、评估、诊断,制定有创呼吸支持、配合一氧化氮(NO)吸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。
正常的情况下,6小时的NO吸入后,情况将会好转。
就在大家期待着这6小时的时间宝宝能安稳度过时,宝宝再次出现差异性紫绀,专家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,多次讨论病情,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。
医生护士们为了调节呼吸机的参数,彻夜未眠,16小时后,宝宝情况终于好转,呼吸困难逐渐减轻,对氧的依赖性逐步下降,呼吸机参数和NO浓度也随之下调。
3天后,成功撤掉NO,宝宝转危为安。
在多学科通力协作下,经过新生儿科医护14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宝宝顺利出院。
来自家属的感谢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