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5/9 14:26:00 浏览:9106次
在她们柔弱的身体里,积蓄着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。面对病魔和死神突袭的生命,她们拼尽全力与之搏斗,力挽狂澜。
她们被称为护理队伍中的“特种部队”,有着迅如闪电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对抗死神的“杀手锏”。
走进她们全心投入的“战场”,总能收获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故事和瞬间。她们,就是浏阳市人民医院危急重症救治体系护理团队
封闭的病房却充满温情和希望 厚重的大门、封闭的病房、冰冷的仪器,浏阳市人民医院ICU(重症监护室)给人的感觉是没有“温度”。然而,因为她们的存在,这里却温情流动,充满着希望。
“现在我们下床来走动走动好吗?”护士徐艳微笑着鼓励一名患者。这是一名重症肌无力的患者,在上级医院治疗后出现呼吸机依赖症,科室组织讨论为他制定了包括治疗、用药、营养、心理及日常护理等在内的治疗方案。 必须依靠仪器设备支持,长时间卧床,没有家属陪护,这里的病人有着明显的特殊性。起初,这名患者对徐艳不太搭理,于是她就寻找话题拉近距离。慢慢的患者对她有了回应,徐艳觉得水到渠成了,鼓励他逐步脱离呼吸机。 “今天我们停用一会呼吸机,你能坚持多久就多久,别害怕,我在你旁边,你不会有危险的。”“今天我们坚持时间比昨天久一点就好,你真棒,相信你自己可以的”……在徐艳的鼓励和引导下,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越来越长,也没有了之前的恐惧。在脱机空隙,徐艳和同事们逐步对他进行康复训练,从在床上活动手脚,到搀扶着他下床在病房内活动。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,徐艳表面感觉轻松平静,其实内心却承受了很大压力。她不仅要配合患者活动身体,更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,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,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,并进一步加深已有的恐惧。在徐艳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,患者一个月后成功脱离呼吸机,转入普通病房。 “我们科的病人没有家属陪护,但是家属将病人交给了我们,我们有帮助病人的责任,减轻病人痛苦的义务,在这里我们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,我们把病人当亲人,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属。”浏阳市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陈翠华如是说。 中年男子急诊科突发紧急状况 中年男子在浏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走廊突发紧急状况,生命危在旦夕。路过的护士陈盼来不及脱鞋,立刻跪在病床上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。 这是2015年8月18日凌晨1:40分发生的一幕,医院监控视频清晰地记录下全程经过。 2015年8月18日,47岁的江某突感左上肢麻木,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浏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,正在完善相关检查时,突然头晕目眩,站立不稳。陈盼见他有异常,停下脚步准备询问,他却突然全身抽搐,脸色瞬间发黑,没有了意识。 陈盼的本能反应将他搀扶到就近的抢救床上躺下,边大声呼叫医生,边对他展开急救。闻讯赶至的医护人员快速将男子转移到急救室,陈盼在移动的抢救床上依然在全力进行心肺复苏。 心肺复苏、电除颤……50分钟不间断抢救,为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。把病人送往手术室后,同事余清平发觉陈盼走路有些不对劲,帮她把裤脚卷起来一看,因为长时间跪在抢救床上,两个膝盖都已青肿。 这样的场景,几乎每天都在浏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演,陈盼也只是这个团队中普通一员。她们每天都在经历惊心动魄,每天都在与病魔进行激烈的对抗,对于这一切,她们已经习以为常。但是,那根始终绷紧的弦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放松,随时保持与死神作战的昂扬斗志。 心动的力量 在门外等待30分钟,浏阳市人民医院CCU(冠心病重症监护室)护士刘芳平才匆匆走出来,此时她的双手有些控制不住地抖动。面对记者疑惑的眼光,刘芳平笑着说:“刚刚抢救了一个患者,心肺复苏做久了。” “昏迷一个多月,频繁出现心跳骤停,我们24小时特护,及时抢救,电除颤都使用了200多次。”接受采访时,刘芳平描述不久前救治的一名危重病人。 这名周姓患者因甲亢性心脏病并发心肌梗死,陷入昏迷,送进CCU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她频繁经历生死难关,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,终于让她顺利闯关。 在此期间,刘芳平与同事们1至2小时为她翻一次身、按摩,每天为她做口腔护理、鼻饲、排泄,替她抹澡,定期给她做头发护理,时常在她耳边说些鼓励的话。一个多月后,周某终于苏醒,她们又帮她做肢体康复活动,使她恢复正常人的行动能力,直至其康复出院。
浏阳市人民医院CCU自2013年3月开科,至今已收治了3000多例病患。因为有无数刘芳平这样的护理人员,那些濒临“停摆”的心脏重新焕发出活力,而这背后的付出和艰辛,也许只有她们能够体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