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3/6 17:17:00 浏览:11378次
原本应“呆在”腹腔内的胃肠, 却“偷跑”到胸腔, 鸠占鹊巢挤走了心脏, 导致1岁3个月的宝宝生命危在旦夕。 3月5日晚, 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, 成功开展浏阳首例小儿膈疝手术, 让宝宝转危为安。 3月3日11:30,宝宝因普通肺炎在儿科门诊做雾化时,突然出现呼吸困难、面色苍白、缺氧等症状,初步诊断考虑重症肺炎,转入PICU(儿童重症监护室)治疗。 在给予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等治疗后,呼吸困难有所好转,但氧饱和度不稳定,对呼吸机参数要求很高。 通过急诊胸片和CT发现,患儿左侧胸腔有巨大的橄榄球状液体和气体包块,左肺压迫性不张,右肺过渡性充气,心脏和纵膈被严重挤压至右边。 以儿科副教授王运初、PICU副教授邱剑辉、病区负责人李根英为首的儿科专家团队很清楚,左肺几乎停止工作,右肺代偿剧烈膨胀和超负荷运转,随时有破裂的危险,届时就算华佗在世也难有回天之力。 医疗团队立即由刘利群、高科两位副教授为患儿进行了急诊支纤镜手术,发现患儿左侧主支气管内凸存在明显外压,同时请外科对患儿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,引流出气体和液体500多毫升,在引流出的物体中,王运初发现含胆汁等食物残渣,初步印证了他之前考虑膈疝的判断。 在与家属的交流中,王运初耐心解释了膈疝的病理: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膈肌将其隔开,膈肌上有一个食管裂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。当腹腔压力增高时,腹腔内的胃肠就通过这个孔被挤压至胸腔,形成膈疝。 ▲多学科会诊 于是,在影像中心副教授罗永超亲自主导下,对患儿进行钡餐胸片检查,发现胃在胸腔内,确诊为膈疝。 3月5日下午3:00,医院组织由儿科、胸外、普外、呼吸、影像、麻醉等学科参与的大会诊,并决定实施手术。 这一手术在浏阳尚属首例,且还是1岁多的宝宝,难度可想而知。充分做足术前准备后,手术于当晚12:00开始,由心胸外科教授易征、副教授胡兵跃、胃肠外科副教授刘俊林为主的手术团队,对患儿实施开胸手术,术中发现患儿除了膈疝外,还合并有胃穿孔,一边将胸腔内的胃肠“请回”腹腔,一边对膈疝和胃穿孔做了修补术;因术后长时间不能进食,为了保证营养支持,还做了小肠造瘘术。 手术于次日凌晨4:00结束,随即转入PICU继续治疗,PICU将为患儿提供静脉营养支持、呼吸机辅助通气、抗感染、护肝和心肌、生命体征监测、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稳定、做好气管导管和各种引流管的护理。 目前,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,正在PICU康复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