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号"掌上"医院就诊信息一目了然
订阅号动态信息实时传递
团结就是力量
——5·12护士节系列报道之一
“下午3点,从大瑶来了一名2岁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,现启动应急预案,请立即到PICU(儿童重症监护室)!”浏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、儿科门急诊、儿科病房3位护士长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通知,徐路、邵静波、廖移满马上放下手头工作,一路小跑赶往现场。
短暂了解情况后,3人配合医生团队,迅速投入抢救。上心电监护仪、上呼吸机、建立静脉通道……娴熟果断地操作,一系列措施在短时间内到位。医护密切协作,患儿病情很快转危为安。之后,针对患儿的护理难点,3位护士长6次共同查房,逐一解决问题。
这是儿科系统科间协同作战的一个缩影,尽管平时各自坚守不同“阵地”,一旦需要,一声令下就能立刻进入到同一个“战壕”,共同面对“硬仗”“恶战”,一次次迎头痛击病魔。这里,我们就来说说护理团队的故事。
连与家属说话都有标准
“家长,您好,我是责任护士***,为您小孩进行留置针穿刺!”“小朋友,好勇敢!”……这是浏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护士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与家长、小孩交流的规范用语,同时,对穿刺固定方法和点、留置时间、皮肤损伤等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。
“儿科系统护理推行的是同质化管理。”浏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护士长廖移满介绍,对护理质量有严格的监管体系,各科之间交叉查房,相互挑刺,一旦发现安全隐患,一起商量对策。
“我们每月都有改进目标,基本都是针对细节的持续改进。例如,为了防止护士忙中出错用错药,在原有查对流程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家属确认这个环节!”廖移满说,团队每个人对每个环节都很上心,大家在一起经常想的就是怎么做得更完善。
三个“臭皮匠” 顶个诸葛亮
浏阳市人民医院PICU有一位5岁多的危重患儿,对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,按照护理要求必须每隔1至2个小时就要翻一次身,防止压疮。然而,这个患儿有点特殊,全身水肿,因此皮肤表面非常脆弱,如果频繁翻身,肯定会导致皮肤破损。
怎么办?邵静波、廖移满、徐路3人聚在一起商量,“先得让他身体下的被褥更柔软,减少摩擦和透气。”邵静波提出问题的关键,“还得考虑怎么样防止阴囊下垂!”徐路补充道,“我们得突破一下常规思维!”廖移满想了想说。
就这样,3人你一言、我一语,充分调动脑细胞寻找最佳方案。问题终于得到解决,在超市买了水袋垫在患儿的身下,用手术手套灌水垫在阴囊下。“谢谢你们想得这么周到!”获知这一情况的患儿家长对此不胜感激。 医护同心 效率更高 在浏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系统有一个独特的地方,医生和护士一同查房。区别于医生查房,开出医嘱,护士执行的模式。“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进一步强化医护之间的协作,提高效率。”廖移满解释道 儿科团队协作精神还体现在很多方面:护士统一提前至7:30上班,治疗提前,方便病人及家属;病房病床情况在上午9:00报至门诊,由门诊统一安排床位,使门诊和病房更好地对接;各科室人员统一调配、管理;对病人有着统一标准的满意度测评…… “护理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的工作,需要有心细如发的敏锐,更要有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。”廖移满说,她们的团队已经有了高度默契,有统一的工作标准,有共同的目标,更有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动力。